5月14日至15日,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辦,再一次將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“一帶一路”上。目前,28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確認出席論壇,共商合作大計。
“一帶一路”戰略規劃實施的三年時間,中國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共建共贏,取得了豐碩成果。在“中國制造”自主品牌客車領域,以金龍客車為代表,緊密貼合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運輸需求,根據當地地形路況及時完善產品,與眾多國家、地區形成了友好、密切的合作關系,成為廈門工業、福建汽車產業乃至中國客車行業的“一帶一路”貿易合作典范。
從古絲綢之路到如今的“一帶一路”,彰顯著中國開放、包容、共贏的對外交往理念。作為“一帶一路”盛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,“中國制造”產品又是如何沿著這條“神奇”的路徑實現中外合作共贏呢?或可從“國車”金龍“走出去”的歷程中窺見一二。
一脈相承的絲路文化,一條跨越千仞的友誼紐帶
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,形成于秦漢時期,繁榮于唐宋時期,轉變于明清時期。這一時期,廈門港成為福建地區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之一。一些來華的外國航海家、商人將廈門認作通往“南中國的門戶”,并認為廈門港同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,廈門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。如今的廈門又一次被確立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支點城市,一列縱貫亞歐大陸的中歐(廈門)班列沿著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延伸至歐洲“東大門”波蘭羅茲,使得“海絲”和“陸絲”在這里相遇交融。
金龍客車連續13年批量出口沙特
金龍輕客出口埃及 成為當地客運主力
因身處古今“絲路”的重要起點,2000年,金龍客車便啟動了海外營銷戰略,開啟了現代客車出口之路。當時,享有“國車”美譽的金龍客車,依托千年的絲路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:在沙特,東方“面孔”的客車成為當地民眾最信賴和喜愛的朋友,也是他們幸運的符號,深深入融入到他們的信仰當中,當遠遠地看到車輛駛來,便大呼“KINGLONG!KINGLONG”;在埃及,一輛輛金龍輕客成為他們事業的伙伴不停奔波……十余年來,金龍客車以其在“一帶一路”市場的突出成就,再現絲綢之路的耀眼光芒。
3年70個國家2萬輛,再現絲路繁華
作為最早一批開拓海外市場的自主品牌客車企業,金龍客車的成績顯而易見。
2000年,金龍客車率先走上國際化進程,開始拓展海外市場。短短十幾年間,金龍產品已經遠銷五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,產品出口占中國客車出口量的比例超過五分之一。
與此同時,金龍客車積極深化全球海外營銷戰略,把提升產品性價比,改善車輛性能工藝,量身打造城市公交系統,協助客戶解決采購資金困難等作為戰略實施舉措,把車、人、解決方案有效整合作為營銷核心,走出了一條與客戶共贏的“金龍特色”出口之路。
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。多年海外深耕的優秀經驗,無疑為金龍客車緊跟“一帶一路”腳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隨著“一帶一路”戰略規劃的逐步推進,金龍客車在海外市場走出了一條新路徑。
“一帶一路”國家戰略與“中國制造2025”賦予了福建汽車產業發展重大機遇,福建省地處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核心區,在“一帶一路”戰略實施三年以來,金龍客車涉及“一帶一路”國家的出口量2萬輛,覆蓋馬來西亞、緬甸、泰國、菲律賓、伊拉克、埃及、巴基斯坦、斯里蘭卡、俄羅斯等70個國家。截至目前,金龍客車已成為中國客車行業在“一帶一路”市場布局最完善的客車企業。
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,共建幸福通途
正如習近平總書記那句名言,“‘一帶一路’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,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”。三年來,金龍客車積極響應“一帶一路”戰略,取得了世人共睹的碩果,同時也為沿線國家帶去了更便捷、更舒適的公共出行體驗。
縱觀金龍客車出口海外的車型,幾乎涉及了公共交通的方方面面,公交車、客運車、旅游車、校車,為每一個城市最大眾的人群提供出行服務。而金龍客車能夠取得這一成績,不單因為車輛品質和售后服務深受客戶認可,也源于其“因地制宜”,結合當地需求進行產品布局。為了適應各地客戶使用的多樣化需求,金龍客車從技術、采購、生產制造等環節,對出口產品進行全面的適應性改進。
在泰國,有美景的地方就有金龍客車
泰國客戶這樣贊許:“我們一如既往地選擇金龍客車,是源于金龍出色的設計和工藝水平,以及員工的專業水準。我十分欣賞金龍客車根據我國市場的需求以及我們的專業要求,從而進行快速的定制化設計。”
金龍客車在菲律賓運營
金龍客車在巴基斯坦
也許你聽過這樣的話,如果佇立在埃及首都開羅的街頭,一分鐘就會有5輛金龍輕客呼嘯而過;“坐著金龍上學去”,已成為很多沙特學子的常態,此外,金龍客車更是每年朝覲中的優秀“運輸使者”;在泰國、俄羅斯等地,金龍客車陪伴無數游客欣賞美麗的風光……在旁人看來,金龍出口海外也許只是幾個冷冰冰的數字,但是,在當地人眼中,金龍客車意味著早一點到家的溫暖,安全舒適旅行的愜意。
曾經,廈門的茶葉沿著絲綢之路流通中外,成為海外人民喜愛的飲品之一,豐富了人們的生活;今天,中國制造的金龍客車沿著“一帶一路”駛向世界各地,成為他們日常密切的出行工具之一。